首页 > 待删除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傅莹接受斯洛伐克通讯社采访
2011-03-18 22:11

  一、中国对斯洛伐克哪些方面感兴趣?斯洛伐克现任维谢格拉德四国集团轮值主席国,您认为四国集团在欧盟中的位置如何?

  今天中国人对斯洛伐克的了解可从汽车讲起,在斯洛伐克生产的奥迪Q7、大众途锐等车型目前在中国颇受欢迎。斯洛伐克在机械加工、汽车生产和配件等领域发展势头强劲,也吸引了很多中国企业目光。

  当然中国对斯洛伐克并不陌生。中国是第一批承认斯洛伐克独立的国家之一。这是因为我们充分尊重斯洛伐克人民谋求独立、自主的选择。多年来,尽管国际形势和两国各自情况都发生很大变化,但中斯传统友好感情并未改变。

  中方对中斯关系近年来的发展感到满意。2009年,胡锦涛主席成功访斯,当时两国领导人达成的各项共识正在落实之中。去年,斯方积极参加上海世博会,打造了具有民族特色、体现斯城市风格的展馆,吸引了大批观众,展示了自身国家的新形象,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中国对斯洛伐克的政策是,在相互尊重基础上,不断增强双方政治互信,扩大两国在经贸和人文等领域的交流。现阶段,可重点推动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你提到维谢格拉德四国集团在欧盟内十分活跃。在北京时,我曾和四国驻华大使交换过意见,发现四国既有共性,又各有特点,并在开展对华合作方面有一些积极想法。中方关注四国集团的作用,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双方可进行一些接触。

  二、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些专家和分析人士认为,“中美共治”时代已开始,欧洲沦为二流社会。今后中欧关系将如何发展?

  对于“中美共治”的提法,我们是不赞成的。在全球化和多极化深入发展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或大国集团可以独自解决全球的问题,多边主义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才是大势所趋。

  21世纪是和平、发展、合作的世纪。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国与国平等合作,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赞赏多边主义与和平主义。

  欧盟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和GDP总量最大的经济体,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重要作用。2003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反映了双方对彼此关系的定位。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双方在很多国际问题上的看法相近。我们都支持世界多极化,主张通过对话而非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双方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上进行了良好的合作。中欧关系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国始终高度重视同欧盟关系。当前,双方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经济上,要超越买卖关系,进一步深化在科技、投资、新能源、气候变化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政治上,要发展平等的伙伴关系,为双方合作营造良好政治气氛;在国际事务中,要多沟通、多协调。

  在合作过程中,欧方向中方传递的信息常常相互矛盾。比如,近来不少欧洲国家表示欢迎中国前往投资,但欧洲一些声音又称中国资本会抢占欧洲市场,是一种威胁;欧盟一方面要求中国与欧方一道承担国际责任,一方面却仍对中国实行军售禁令。这让中方感到十分困惑。

  当然,欧盟在国际上的作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盟的自身建设。我发现,现阶段在对华政策方面,要让欧盟27国家一起说“不”容易,让他们一起说“是”却很难。我们理解欧盟政策协调的难度,希望欧盟对华政策更加协调一致,不是联合一致对华施压,而是作为平等伙伴,一致开展对华合作,形成更积极的对华战略。只有这样,双方才能更好地进行沟通与合作,中欧关系才能不断向前发展。

  三、您如何评价斯中合作的潜力?去年9月,斯洛伐克经济部长尤拉伊·米什科夫访问上海期间表示,中国投资者对科技、机械、旅游领域感兴趣。目前中国企业在以上领域投资有何进展?

  2010年中斯贸易额达到创纪录的37.5亿美元,但仅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0.12%,且是中方顺差。但近年来,两国贸易额增长很快,特别是去年斯对华出口同比增长近100%,其中机电产品、橡胶、纸张等产品占较大比重,贸易不平衡问题明显改善。

  根据中国全国人大近日通过的“十二五”规划,我们将进一步扩大内需,鼓励进口,国内市场需求亦将大幅增长。中国商务部长陈德铭日前宣布,将“稳出口、扩进口、减顺差”作为今年中国外贸总的政策指导。这为斯洛伐克企业在华发展提供了更多机遇。希望更多斯洛伐克优质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参与竞争。

  目前,中国企业对斯投资取得一定进展。例如,联想集团在斯建立了欧洲、中东及非洲客户运营中心,青岛软控公司在斯设立了欧洲研发和技术中心,江淮汽车集团(JAC)通过斯洛伐克市场取得欧盟认证并探讨投资合作可能性。我们将继续支持中国企业赴包括斯洛伐克在内的国家进行投资,希望斯方为他们提供公平便利的条件。

  人与人的交往是国家间关系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是重情谊的民族,愿同世界各国开展交流,增进了解。近年来,中国出境游人数增长很快,去年达5739万,预计2015年将达8000多万。斯洛伐克旅游资源丰富。希望斯方发挥旅游优势,积极做好推介工作,并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良好的政治和文化环境。

  四、关于中国企业投资参与斯洛伐克等国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已进行长时间讨论。但欧洲国家不能允许这些企业从中国政府获得国家资助。尽管如此,您认为中国企业是否能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优势就是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就业,并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1978年中国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去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7.4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1978年,中国有5.2万公里铁路,去年铁路运营里程达9.1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运营里程8358公里,居世界第一,京沪高铁最高时速可达486公里/小时。

  随着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一大批具有相当竞争力的工程建设企业成长起来,这些企业完全凭借自身实力在国内外成功中标了很多有影响的大型项目。

  中东欧许多国家对中国企业参与其基础设施建设很感兴趣,中国企业对投资欧洲市场有兴趣,很多公司已就参与有关大型项目进行了积极探索,我们对双方合作乐观其成。当然,中国企业也要按照当地法律及规范要求参与竞争。在适当的商业条件下,中国银行业愿研究向企业提供贷款等融资支持的可能性。

  但中国企业在欧洲市场仍面临一些实际困难。一方面,他们对欧洲的政治、法律和社会环境并不熟悉,而且缺乏管理经验,需要欧洲企业为其提供帮助和法律法规保障。另一方面,由于欧洲一些声音无端批评中国企业别有用心,也挫伤了中国企业对欧投资的积极性。

  中国国有企业大部分已上市,并按市场原则运作。一些欧洲媒体对中国企业的评价与事实不符,且观点混乱。一会儿批评中国国有企业依靠国家补贴发展,一会儿又却说中国私有企业占有太多财富。我认为,这是一种情绪的释放,不能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这种时东时西的歪风使中国企业在对欧投资上产生困惑。一些企业认为,既然赴欧投资气氛不好,不如放慢一些“走出去”步伐,或把钱投到世界上其他气氛更好的地方去。我曾对这些企业讲,这只是个别人的看法,不代表欧洲观点,但他们的积极性毕竟受到了影响。所以,投资气氛很重要。

  五、欧元区同债务危机斗争了一年,中国一直在购买欧洲国债。您是否认为购买国债是投资?中国还将继续购买吗?您是否相信欧元区能够成功克服成员国债台高筑的困难?一些成员国不会破产吗?

  当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影响仍未消除。一些欧洲国家金融市场动荡,债务风险依然突出。在融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一些欧洲国家提出希望中国施以援手,购买其国债,以帮助经济早日复苏。我们予以积极回应,采取了增持欧元债券、帮助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一系列措施。从结果看,中国采取的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得到欧盟和很多欧洲国家政府赞赏和欢迎。

  但欧洲也有一种声音,说中国购买欧洲国债是威胁,甚至说中国有其他企图。中国人做人也蛮难的,朋友希望我们施以援手,那到底做还是不做?不做有人说话,做了也有人要说话,这是令人失望的。

  欧盟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欧盟国家经济稳定对中欧合作及中国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去年以来,我曾陪同多位中国领导人访欧,我们向欧洲朋友传递的信息是一致的,那就是,中国是欧洲金融市场负责任的长期投资者,坚定支持欧洲国家应对主权债务危机。作为欧盟的全面战略伙伴,我们希望看到欧洲保持稳定发展。

  六、西方国家批评中国侵犯言论自由等人权。突尼斯平民暴动使埃及、也门、利比亚等阿拉伯国家的人民受到启发,但中国却和往常一样。中国要求政治改革的活跃分子通过互联网号召在北京进行抗议活动,但网络有一段时间并不能运行,政府还在采取其他措施。此外,据说中国有10万反政府人员入狱。中国对社会自由化、民主和多元政治体制都不感兴趣。您认为,如果中国实行了这些会发生什么?

  从你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你对中国很不了解。

  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暴露了西方民主体制存在的缺陷。有的政党从选举政治出发,以福利讨好选民,长期实行“债台高筑”的政策,最终入不敷出,导致危机爆发。相反,中国在应对危机方面措施得力,但我们既没有批评西方,也没有让他们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就和社会进步。事实证明中国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但西方总是习惯居高临下地对中国品头论足,无端批评。仍认为中国经济是成功的,但政治是失败的。这就如同认为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脱离国家的政治体制悬空存在一样。

  事实上,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离不开制度的自我完善,离不开符合国情的政治体制。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法制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稳步推进,中国全国人大制订或修订的法律超过200部。2004年,保护人权已写入中国宪法。在近日召开的“两会”上,与会的5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国家可持续发展及解决贫富差距、交通拥堵、社保压力等民生问题激烈讨论,提出不少建议,提高公民“幸福感”成为“两会”的热门话题。

  在中国,不仅互联网是开放的,公众意见也成为政府制定各种政策的重要参照系。中国有超过4亿网民,其中2亿博主。每天都涌现400万条帖子和评论,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言论广场”。通过互联网,中国民众经常对政府进行监督,随时曝光各种不公正的现象,监督政府调整施政措施。“两会”期间,中国各大网站象往年一样开辟“我有问题问总理”和“我向总理献一策”专栏,温家宝总理也专门抽出时间与网友在线交流,听取群众对中国发展的建议。

  中国欢迎批评。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中国不断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过程。但一个社会的自由必须基于法治,依靠稳定,没有法治和稳定,自由就是无政府状态。中国在近代历史上曾为动荡付出惨重代价,这让中国人深切地感到法治和稳定是发展进步的保障。

  谈到有人号召在北京举行所谓“抗议活动”,你们是否注意到那些号召是从中国境外发出的,是否注意到在北京所谓“抗议活动”现场的核心人群竞是一大群扛着“长枪短炮”的外国记者!这在中国已经成为笑柄。

  到底是中国人有这方面的需求,还是境外有些人希望中国社会动荡?为什么西方记者那么期待在中国发生动荡?正如有的中国网民曾愤怒地指出“是西方希望中国乱糟糟”。

  近一段时间以来,中东、北非部分国家局势持续剧烈动荡,引起各方关注。中国政府为保护本国公民利益,全力以赴、规模空前地从利比亚撤离人员,短短12天就把35860名同胞撤到安全地点。

  中东局势动荡的原因不仅仅是民主问题,而是深层次的发展问题。在一些中东国家,青年失业率高达两位数,而其人口60%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社会矛盾和民生问题长期积累。 对当前局势和未来发展,我们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要找到根本原因所在。

    而目前中国社会总体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当然我们也存在问题,要与时间赛跑,不断迎接新的挑战,努力解决发展道路上面临的问题。民主是一种决策和治理方式,但民主不会创造财富,不能让人填饱肚子,重要的是采取适合本国国情的民主制度,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发展成果。

  由于历史原因,中国人民十分反感外强压制和外来干涉,无论其来自东方还是西方,不论其来自前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西方资本主义阵营。斯洛伐克亦有过遭受外强压制和外来干涉的经历,希望斯洛伐克朋友理解中国人民关于走自己发展道路的愿望。

  七、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授予了中国政治改革的发起人和拥护者刘晓波,而刘晓波因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被判刑11年,其本人未能获准赴挪威接受奖项。西方国家要求释放他。您能告诉我们他今后的“命运”如何?他现在的健康状况和其他情况如何?根据我们掌握的消息,其妻刘霞已被软禁,我们也很关注她的状况。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创造过辉煌,但近几百年来,曾遭受外来侵略、殖民,经历过战乱、饥荒的痛苦,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走过弯路,甚至发生过社会动荡。

  1978年,在邓小平领导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对过去的错误进行反思和更正,根据国情选择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0多年来,中国GDP年均增长9.9%,达到5.88万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由225美元增至4283美元,实现2.5亿人脱贫,平均预期寿命由68岁增至75岁。这些成果的取得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

  但中国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处于工业化、城镇化的早期,60%的人口是农民,还有1.5亿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贫困人口。中国要以世界10%的耕地养活占全球22%的人口。

  今天中国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在国际上也不再跪着,站了起来。在此基础上,如何使中华文明发扬光大,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是我们党、政府和人民需要面对的非常严肃的问题。为此,我们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把实现经济转型、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当前的工作重点。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也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正如数字“1”的作用。无论是100、1000、100万、还是10亿,统统都要以“1”开头,发展就是“1”后面的“0”,而“1”就是社会稳定。如果没有这个“1”,其余一切都会归零。

  任何挑起社会动荡、破坏社会稳定的人和事,都将受到法律的严肃制止。围绕2010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分歧不是人权问题,而是是否尊重中国发展道路和中国司法独立的问题。

  有人将前捷克斯洛伐克的《77宪章》同《08宪章》相提并论,全然忘记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是处于经济、文化停滞和外强压制的困难局面,忘记了当时捷克斯洛伐克人民抗争的根本原因,忘记了1968年中国人民曾坚决支持捷克斯洛伐克人民,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今天的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当前,中国最大的任务是发展,我们不会因为个别人的别有用心而错失发展机遇。

推荐给朋友:   
全文打印       打印文字稿